时间: 2024-09-29 12:01:31 | 作者: kaiyun官方网站手机网
这个周末,假如问成都人的朋友圈里什么最火,一定非高新区的五岔子大桥莫属。这座造型现代的桥梁不仅吸引了不少人前往打卡,而且在微信、抖音、微博等各大社交平台上,高频次亮相。
那么,这座新晋“网红桥”是如何诞生的呢?记者正常采访了五岔子大桥桥梁负责建筑师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创意总监、设计五院规划设计总监吕锐,以及负责该桥钢结构制作与安装的实施工程单位,揭秘“网红”诞生之路。
这座被大家追捧的“网红桥”名为五岔子大桥,是连接中和和高新两个板块的重要人行桥梁。桥体被上下分为主桥和副桥,主桥在上,坡度适宜,是连接两岸绿道可供自行车顺利通过的桥体;副桥在下,有观河的环绕式剧院台阶,为成都市民提供别样的停留体验。
“这座桥的造型太独特了!”“好看,时尚!”这是不少人对五岔子大桥的评价。的确,与普通的桥梁相比,造型的独特感,是这座桥的最大亮点与特点。
将一张纸条的一侧旋转180后与另一侧相连,能形成一个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无限之环”,即“莫比乌斯环”。自19世纪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莫比乌斯和约翰李斯丁发现此概念后,许多艺术创作将其“收入囊中”。而将这一创意用来建造桥梁,就诞生了国内首座“莫比乌斯环”式异形拱桥成都五岔子大桥。“这个创意诞生于2015年,是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团队的智慧集成成果。”吕锐表示,当时,设计团队觉得要在一座桥上展现高新区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就必须勇于创新打破桎梏,经过和德国顾问团队的模型推敲,将这个概念完整地落实到了整个桥体的设计上。“难得的是,从概念诞生,到最后实施,从始至终就是这一个概念,没有调整过。”吕锐说道。
这个方案当时就是征集方案中的第一名。“甲方很钟爱这一个概念,但不论是实施工程技术,还是包括全流程的质量管控,自己觉得挑战与难度都大。”吕锐表示。这一个项目践行了建筑师负责制,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吕锐对后续施工的落地乃至每一个细节都要负责。而他和记者说,质量的把控不仅是办公室的数据校验,还是在工地上蹲出来的。“我还记得在实施过程中,我和设计单位、施工方的相关负责人,一起去加工厂,对桥体的每一个钢箱梁结构,一共4万多个钢板,全部逐一进行现场核实和检验。
对于其他桥上的建材,大家也是精益求精,优中选优。以最简单的铺地为例,当时设计团队选择了三种彩色沥青的对比方案,放到实施工程单位食堂门口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实测,最终优中选优,确定了使用哪款。栏杆和雨棚等景观细节,也是在现场改了一次又一次;灯光方案也一遍一遍地改,直到觉得效果达标为止。
将完美的设计的具体方案变为现实,需要实施工程单位的“能工巧匠”们用自己的智慧,攻坚克难,巧手施作。
“莫比乌斯环”最直观的形象就是无穷大符号“”,和此符号一样,五岔子大桥的上下两缘从成都高新区的锦江一侧延伸,在距离水面最高处交会,又再次分散抵达对岸,远远望去,如龙蛇腾跃。
这座异形大桥逶迤蜿蜒的诀窍,就在于4000块截面、弧度、重量与形状各异的钢板。据来自中国五冶的大桥技术负责人王璞介绍,该桥的每一段钢箱拱均为空间异形曲面结构,每一块弧形封板钢板的厚度仅为6毫米,加工精度控制在1毫米以内。
在五冶钢构的西河基地,大桥的每一块原始钢板都由根据电脑建模和图纸深化出来的“立柱群”支撑,让立柱的高差与设计弧度完美匹配。
作为成都锦江畔的“网红”地标,五岔子大桥在设计之初就“苛求”光影与造型的和谐统一。而要在夜间照明中“流光溢彩”,项目团队的施工和焊接工艺就要再创新高。
为了规避桥梁建设中常见的焊缝和粗糙磨痕,中国五冶项目施工团队创新性提出“三重打磨”工艺,并针对滩涂安装的局限性,发明了大异型构件安装组合式支撑体系及使用方法提前建立空间坐标系进行精准测量,再以累积连续预拼装与计算机辅助预拼装相结合,极大提高了吊装精度及拼接效果。
同时,项目团队还使用了0.8毫米的细焊丝进行焊接,减少热输入,提升焊接精度。在精细化的“无痕”施工下,五岔子桥“娉婷袅娜”立于锦江之上,远近高低各有风情。而且作为重要工序的焊接,在五岔子大桥上也是“与众不同”焊接作业并非在钢箱梁之外开展,而是在它的里面。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在现场从事焊接工作的工人,都一定要承受住50℃以上的高温与闷热,直至完成两片钢箱梁之间的焊接。(袁弘 摄影 吕甲)
昂正宇:把初心和使命牢牢写在抗疫一线时起,恢复成都市人社业务线下窗口服务